一、核心概念:什么是爬架网?
爬架网,官方术语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,是一种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,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,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,具有防倾覆、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。
通俗理解: 它是一种“会爬楼的智能脚手架”,将传统脚手架变成了一个可以整体升降的、封闭的“金属盒子”,将高层建筑包裹起来进行施工。
二、爬架网的系统构成(核心部件)
一个完整的爬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:
架体结构:
主框架: 承载重量的核心骨架,通常由型钢焊接而成,是脚手板安装的基础。
水平支承桁架: 连接各榀主框架,保证架体整体稳定性的水平结构。
附着支承系统:
附墙支座: 通过预埋件或螺栓牢固地连接在建筑结构的梁、板、柱上,是架体的“根”。它承受并传递架体的荷载。
导向防倾装置: 确保架体在升降过程中不会内外倾斜。
动力升降系统:
电动葫芦/液压顶升系统: 提供升降动力的设备。目前电动葫芦最为常见,采用计算机控制,实现多点同步升降。
升降支座: 与动力设备连接,带动架体运动的部件。
安全防护系统(最关键的部分):
防坠落装置: 核心安全锁。当升降过程中出现速度异常(如葫芦链条断裂)时,能瞬间锁死在导轨上,防止架体坠落。
防护网片: 即我们最直观看到的“网”,通常为冲孔钢板网,强度高、防火、耐用,能有效防止人员坠落和物料掉落。
层间踏板: 架体内部铺设的钢板,为工人提供作业平台。
三、爬架网的工作原理(爬升流程)
爬架并非持续运动,而是“爬升一层,施工三层”的循环作业。其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,清晰展示了从准备到提升完成的每一步:
flowchart TD A[混凝土浇筑完成<br>达到强度] --> B[安装附墙支座<br>与导向装置] B --> C[解除底层约束<br>清理障碍物] C --> D[操作人员就位
<br>检查并启动控制系统] D --> E{同步提升作业<br>专人监控} E -- 完成一个楼层高度 --> F[提升到位<br>立即复位复位承重支顶器] F -->
G[关闭电源<br>进行使用状态验收] G --> H[后续楼层结构施工<br>(绑筋、支模、浇注)] H -- 上一层混凝土完成 --> A
四、爬架网的突出优点
超高性能:
安全性极高: 全钢封闭结构,从根本上杜绝了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风险。多重防坠装置提供了冗余保护。
大幅节约成本: 材料损耗极低(无需重复搭拆),人工成本大大减少(提升过程仅需几人操作),周转次数多,长期经济效益显著。
提升施工效率: 爬升速度快(约2-3小时/层),不占用塔吊,极大缩短工期。
文明环保:
形象美观: 使施工现场整洁规范,提升企业形象。
绿色施工: 减少建筑垃圾、噪音和粉尘,符合环保要求。
五、爬架网的局限性(适用条件)
爬架网虽好,但并非万能,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:
建筑结构要求: 最适合平面规则、立面变化小的高层、超高层建筑(如住宅楼、办公楼)。对于异形曲线、悬挑结构复杂或层高变化过大的建筑,
适应性较差,可能无法使用或成本激增。
初始投资大: 一次性采购或租赁投入成本远高于传统脚手架。
专业技术要求: 需要专业队伍进行设计、安装、升降和拆除,对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高。
六、爬架网 vs. 传统钢管脚手架 对比表
特性爬架网(附着式升降脚手架)传统钢管脚手架安全性极高,全封闭,多重防坠相对较低,依赖搭设质量和安全网经济性前期投入大,长期综合成本低(可周转)前期投入小,
长期综合成本高(损耗大、人工贵)施工效率高,自动爬升,不占塔吊低,搭拆耗时耗力,占用塔吊适用高度高层、超高层优势明显各种高度均适用文明
施工好,美观、环保较差,现场杂乱
总结
爬架网是现代建筑施工技术迈向工业化、智能化的重要标志。它通过集成化设计和智能控制,实现了高空作业脚手架的“革命”,在安全、效率和经济性上为高层建筑项目带来了巨大价值。然而,
其应用也需结合项目的具体结构形式和经济性进行综合考量。


